(接143期报缝)
山西,由于县县有山、无县不山,山岭阻隔,造成了人们往来交通的相对不便。山西的每个县,就都形成了各自的地域方言。一个县通行的语言语音,到另一个县就行不通,甚至一县之内,鸡犬之声相闻,语言差异却极大。因此,“同是一乡人,三里之内不同音”这样一种十分有趣的语言现象在山西是十分普遍的。
山西历史上出过许多大诗人,如白居易、柳宗元、王之涣、王维、王昌龄、王翰等。当时这些唐代诗人肯定不会说当今的普通话,用普通话去朗读唐代山西诗人的作品,许多韵味出不来。
实际上,这些唐代大诗人当时都是说的晋语,因此在诗歌创作中的平仄声调,也多多少少带有今山西方言的影子,如柳宗元的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用普通话读和晋语读,韵味是完全不同的。晋语比普通话更适合读白居易的文章。出生在那个年代的河东诗人们吟诵诗歌用的一定是自家方言。